任正非创业的艰辛故事简介(华为创始人奋斗史)
1988年,深圳。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1988年,王石把自己的“现代科教仪器中心”更名为“万科”,正式清白。同年12月,万科发行中国大陆第一份《招股通函》,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2800万元,正式涉足房地产行业。此时的王石不会想到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另一位中年创业者才刚刚搭起两间简易房舍。

历史有着惊人的戏剧性,与万科第一批上市不同,后面这家公司后来也成长为千亿规模,但至今未上市。而另一个截然不同是,跟万科吃定国内市场不同,这家企业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他们开始就没有享受到什么特别的“政策红利”。这名后起创业者叫做任正非,而这个公司叫做华为。

1988年,王石37岁,已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而只十几公里之外的简易房里,刚筹集了两万一千元的任正非准备创业,这个年他已经44岁了。

英雄莫问出处。话虽这样说,但迟暮真是英雄的天敌。44岁任正非不但老了,而且被开除,被离婚,从部队转业干部到国企高管,最后到一撸到底,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历史总是要同传记这样记载那段故事,1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失误离开南油公司,被逼着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1987年,也是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的年代。1987年,宗庆后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连年亏损的杭州上海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1945年出生的宗庆后,这个年刚好42岁。

1987年,两个日后引领中国经济转折点的人一个刚从清华毕业,赶赴m lt攻读硕士学位。一个即将从杭州师范毕业。他们恰好都出生在1964年,这个年,他们都恰好是23岁。

去m lt的张朝阳遇见了尼葛洛宠帝,他们是最投资中国互联网的人。杭州师范毕业的马云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开始了曲折、的试错过程。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被迫辞职,离开了转业分配到南油公司。是下这段文字激发我研究1987年的深圳。1988的中国和这两年的任正非。“一个44岁老男人,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公司除名。妻子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借钱创立了华为公司。已过了冲锋势头,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的一个人,逆袭成功。用27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位置。如果是你也有类似,今天你在哪里呢”。

翻阅当前市面上的任正非传,基本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是有根据的。但后半部分有刻曲解的成分。任正非当时是有一点点资本的,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也并非孤家寡人,他从南油退出时已经官至副总经理。而且他处在管制最为宽松的深圳,当时他跟王石一样,靠倒卖产品差价获得第一桶金。1988年,那不过是中国的“五月花号”把全中国最不安分的人都带到这个国境线最南端的小渔港的时候。

为了说明一个人的传奇其实并不必附会他的苦难过去,并非苦难越多越衬托一个人的成功意义。44岁的任正非,并不比70多褚时健缺乏励志性,那些触底把反弹的故事只要让人们明白触底不一定会跟着反弹就够了,而不用一直强调底有多深多长。

任何人,如果灾难充足长,困难充足多,命运充足惨一定是能够被*的,所谓活下来的人,三分之一靠努力,三分之一靠人品,三分之一靠运气,概莫能外,缺一不可。后代写历史,不应老盯着人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这会教坏年轻人,因为绝大部分走投无路的成功说到底不过是靠了运气之手在背后推了一把而已。

一个和谐的社会,要靠制造历史并活跃在当下的上一代来鼓励,比如林肯的鼓舞对象是1800年代的年轻人,而任正非,王石,宗庆后,马云,鼓舞的是这个代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曲折离奇且经过了充足的时间考验,远比你看到现在任何互联网加的一夜暴富的传奇有参考价值的多。

若成功太容易,它的深刻和参考性就可能不足。同样是成功者,陈天桥和史玉柱可能恰好仅仅在对的时间抓住了对的行业。恰好是统计学里的概率问题,不可能人人学会。

倒是任正非这种不屈服和不放弃能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动力。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一个有追求但身陷囹圄的年轻人,在最无助的时候想想任正非,你应该还没有他那么惨吧,至少你还有青春,还有宽松的社会环境,还有再来一次的可能。

相信历史总不缺乏再一次的巧合,仅仅到那个时候,能不能问自己一句,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当时的你在哪里?跟谁风云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