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旅游
点击右侧关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鲜的旅游资讯。
关注
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军事将领多不胜数,但是真正打了一辈子仗,未有败绩的却寥寥可数,戚继光便是其中一位。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登州(即山东蓬莱)人。一生多才多艺,是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戚继光在长达40年的军事生涯中,战无不胜,其中受命在东南沿海领导抗击倭寇十余年,最终扫平了倭患,后北调抗击北元蒙古内犯十余年,给后人留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出身
戚继光是典型的“官六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仅17岁的戚继光就当上了明朝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相当于登州军分区副司令),正四品的将军,管理登州卫屯田事物。官位是世袭而来,这等好事,还要追溯到其祖上戚祥。当年跟随傅友德、蓝玉南征云南,战死沙场,拿到了朱元璋颁发的长期饭票——世袭罔替。只要老戚家子孙后代一直延续,这个登州军分区副司令的职务就不会丢,到戚继光已历六世,均籍居蓬莱。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19岁的戚继光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爱国诗句,表达了他卫国保民的决心;后来去京城考武进士,考试没结束,就跟所有的考生一起被国防部副部长杨守谦(兵部左侍郎)拉到了战场,因为俺答带着蒙古骑兵围了北京城,学生兵虽然不多,上城墙还是能凑凑数的。不知道戚继光当时有没有奋勇杀敌,但小伙子写了一篇文章--《备俺答策》,军中广为流传,也引起了领导的注意。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进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备倭。在登州任职期间,戚继光司理登州屯务、整顿机构、严肃军纪、清理钱粮,督修海防设施,加强军事训练,使山东海防固若金汤。 所以说,肚子里多点墨水,是可以加分的。
发迹
戚继光虽然能文能武,但起初的那几年过的还是比较平淡。真正开始发迹,要感谢倭寇猖獗。为什么倭寇会猖獗,先交代一下历史背景。
当年,郑和七下西洋,航程之远,规模之大,威势之赫,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但花的银子也像水一样,哗哗地流。毕竟不是以贸易为目的,哪怕芝麻大点的国家,只要愿意俯首称臣,象征性地纳点贡,就能换回大把的银子,结果是,大明威加海内,三十国来朝,但国库也差不多空了。
所以,郑和过世后,下西洋的盛况也就戛然而止,甚而至于实行禁海,哪怕老百姓想到海里捕点鱼也不行,抓到是要杀头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不让渔民捕鱼,日子怎么过呢?渐渐地,海盗多了起来,比现在的索马里海盗还要猖獗,不但在水路要买路钱,还时不时登陆浙江福建,干点打家劫舍的副业。
据记载,当时日本还在所谓的“战国时代”,各路诸侯占据个把乡镇、县市,就自称“大名”,你攻我打,乱的一团糟,还真没有闲情组织正规军搞侵华。所以,那时的倭寇,就是海盗,里面不乏日本浪人,但成分复杂,不能简单地把倭寇和日军画上等号。就这么一帮乌合之众,明朝政府军却镇压不住,还闹出了几十个倭寇打到南京城的笑话。
于是,咱们的主角戚继光闪亮登场了。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书,自此开启了他东南沿海抗倭的战斗史。岑港之战算是小试牛刀。虽说打赢了,戚继光发现手下的兵都是些老油条,要么喜欢在开仗之前讲条件,要么就是动不动临战逃跑,想让这些老爷兵出死力,还真有点困难,戚继光决定组建自己的军队。
组建戚家军
明朝时义乌那个地方,山多地瘠,种不出粮食,那时又不流行经商,所以穷得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座矿山,外乡人还要过来抢,义乌人自然要拼了老命。
据说不管男女老少,拎个板砖、拿个锄头,就敢上去打。几千人规模的群架,场面比香港古惑仔火拼刺激多了。这架一打就打了几年,明朝政府不管,当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处理,却不小心震撼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偶尔路过的戚继光。
戚继光觉得义乌民风实在太彪悍,二话不说,就地征兵。这也是戚家军神话的开始。
戚继光招募新兵
各路士兵听说招募纷纷前来应聘,一个个巧舌如簧卖弄自己的战功,可戚继光一个也没要,他心里自有妙招。他吩咐手下在城内外张贴让人大跌眼镜的招募广告:“个高的不要,机灵的不要,凡是脸皮白净的、伶牙俐齿的统统不要。”
戚继光这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脑子活络的人坐不住了,不要机灵人,好,那就找傻瓜。他们恶作剧地从四邻八乡纠集了一堆歪瓜裂枣、土了吧唧、木讷愚钝之人,自己混在人群当中,得意地等着戚继光出丑。没想到,坐镇点兵台的戚继光,看到一片歪瓜裂枣,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满意地看着一个个赤着脚、五大三粗、皮肉结实的乡野之人,拍拍他们的肩,简单地问了几句,把正常思维、身体零件齐全的都留下了,同时,火眼金睛的他也把那些脸上涂着锅灰、伶牙俐齿的人统统剔除了。 戚继光按照自己的治军之法,经过几年的精心训练,把这些常人眼里的歪瓜裂枣木讷愚钝之人,训练成了一支听指挥、肯吃苦,敢打敢拼的队伍,并拥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戚家军。戚继光组建的抗倭队伍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经历上百次的大小战斗,战无不胜!
戚家军神到什么程度呢?
咱们随便看几组数据: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淹死和没有割首的数字不详,己方损失3人;
白水洋战斗,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己方损失3人;
福建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己方损失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千名倭寇,斩首688颗,己方无一人牺牲;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这一仗是戚家军历史上阵亡最多的一次,也就69人。
戚继光自己说,一辈子没打过败仗(水陆大小数百仗,未尝一败),这还不算稀奇,最厉害的,就是每一仗打下来,敌我战损比实在差距太大,真可谓伤敌1千才自损3人。
发明狼筅和鸳鸯阵法
戚家军战斗力为何如此之强?不仅在训练上有素,在兵器和战法上,老戚也没少捉摸,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发明了狼筅(xiǎn)和创立鸳鸯阵。
据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上·狼筅解》记载:“狼筅(xiǎn)乃用大毛竹,上截连四旁附枝,节节枒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势遮蔽全身,刀枪丛刺必不能入,故人胆自大,用为前列,乃南方杀倭利器。”
狼筅长一丈五六尺,也就是说达到了四米五以上,看来戚继光是为了以长制短,据载,戚继光在当地父老的建议和帮助下,就地取材,取“节密枝坚”大毛竹的上半截,经油浸火烤,使其坚韧如铁,斜削其端,尖如利刃,还刻意留下九至十一枝小竹叉。
可以想见:战场上,四米多的 “竹枪”能使倭寇难于近身,视线不清,刀削无效,装备了“竹枪”的戚家军占尽便宜。
为了对付倭寇常用的蝴蝶阵,戚继光在另一抗倭名将唐顺之鸳鸯阵的基础上,发明了克制蝴蝶阵以及倭刀兵的鸳鸯阵,让被称为狼筅手的“竹枪”兵组合成无数个被称为鸳鸯阵的战斗小组,各种兵器相互配合作战,这使戚家军战斗效能大大增加!
不仅这些,鸳鸯阵最后还配备一名火器兵,专门负责远距离杀伤敌人,“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鸳鸯阵”运用灵活,抑制了倭寇蝴蝶阵以及倭刀优势的发挥,使“戚家军”的“鸳鸯阵”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纪效新书》中详细介绍了鸳鸯阵的阵形以及战场运用,现如今在蓬莱的戚继光故里兵器陈列馆中还展有 “鸳鸯阵”模型。
晚年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宦海更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官场比战场还凶险万分。 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明朝也是位人物,知人善用,很欣赏戚继光的才能,隆庆二年(1568年),将蓟镇的防御完全交给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支持下,戚继光大刀阔斧的进行军事改革,开始了长达16年的戍边生活,将蓟门防线建设的固若金汤,使得十六年间蒙古骑兵根本无法从此进犯,百姓自此生活安定。
戚继光与张居正的关系,保证了他得以施展才能,将明朝的边防搞的有声有色,但这层特殊的关系也害了他。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因被指为张居正一党,戚继光就遭到弹劾,被贬谪广东。之后戚继光想辞职退休,但却被万历皇帝罢官,这下连退休金都没了,最后在无钱医病的穷困中于万历十五年腊月初八日(1588年)与世长辞。
戚继光一生历事三朝,身经百战,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在戚继光战斗过的地方,当地百姓或勒石颂功、或建祠纪念,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
目前,在戚继光的故乡——蓬莱也保留有诸多与戚继光相关的遗迹、遗存。如:戚继光登州城练兵地蓬莱水城、明朝廷为表彰戚继光抗倭功绩而敕建的戚继光牌坊、崇祯年敕建的戚继光祠堂以及戚继光忠骨埋藏地戚继光墓等,现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水城,位于蓬莱县城北丹崖山东麓,原为宋代刀鱼寨旧址。明洪武九年(1376年)始建,依山麓地形构筑城墙,疏浚小海,引海水入内,用以停泊船舰,操练水师,抵御倭寇侵扰。主要建筑有水门水闸、防波堤、平浪台、码头、敌台(炮楼)、灯楼、护城河等,是明清两代重要的海防要塞。也是我国建筑较早、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港和古代海防设施。
戚家牌坊,位于戚继光故里。牌坊共分东、西两座,东面的叫“母子节孝”坊,是朝廷为褒扬戚继光的祖母和他的父亲而立;西面的叫“父子总督”坊,是朝廷为表彰戚继光和他的父亲的功绩而建的。为蓬莱市仅存的石雕坊,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的重要实例。
戚继光祠堂,位于戚继光故居西北角,原名表功祠,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修,系三进院家庙式建筑,有门房、过堂、正祠各3间,内供奉有戚继光塑像。2006年,被共青团中央公布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现蓬莱水城、戚继光牌坊、戚继光祠堂全部对外开放。
戚继光墓位于蓬莱市南王街道芝山南麓,该墓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坐北向南。据清《蓬莱县志》记载:“自戚继光曾祖戚祥即袭登州卫指挥,至戚继光凡七世,皆葬于蓬莱芝山南麓”。1966年,芝山林场工人无意间发现该墓,1967年,芝山林场工人又发现戚继光墓志,墓志由盖和底两部分组成,盖为篆书,为兵部侍郎汪道昆所书《特进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孟诸戚公墓志铭》,底为小楷,刻有戚继光生平事迹,现藏于烟台市博物馆。
本文内容结合网络、书籍记载等资料整理发布,
如有不妥之处,望指正。
凯发官网首页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59837077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